”诚“是我人生的颜色

假如说你在36岁前创作了许多作品,但在36岁之后需要把自己所有的创作全部推翻重来,听起来很简单,但你是否会有那个勇气呢?杨万里确实是其中之一,他最早初学于江西派,后学王安石绝句,又转学晚唐人绝句,学得其中奥妙,最后却“忽若有悟”,谁也不学,“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从此作诗自成一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同时让人赞叹的更是“活法”,“死蛇弄活”和“生擒活捉”的本领。他的诗也为老泪纵横的南宋文艺圈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也让他找回了童心。 杨万里自小家......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2025年1月新番表

本期 冬季档 共收录

via 長門番堂
隐说 No.1 人生的困境

说明:《隐说》是由原来《棱镜通讯》分离出来的,以后太隐的Newsletter 会分成两个部分,《棱镜通讯》仍然是对先驱者们进行一个梳理,而《隐说》主要聚焦于我近期读的一些好书、好文章(会涉及一些我购买的付费内容,但不会原文po出)、日常思考(一些日常思考我觉得输出较为简短,在我看来不至于写成一篇文章,所以会放在《隐说》里),进行一个摘录、点评、扩展。可以说,我似乎有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督促我学习总结了,加油✧٩(ˊωˋ)و✧* 1、逆向思维看命运 那天朋友聊起来“一命、二运、......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再读毛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9年2月,共产国际总书记布哈林给红四军写了封“二月来信”,在这封信里,布哈林对红四军目前在农村的革命形势持悲观态度,不赞成在农村扩大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强调争取群众和城市工作。另外,布哈林还要求朱毛二人离开现在的部队回中央,率下的部队以“隐匿大的目标”方式散入湘赣开展土地革命,这遭到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人的强烈反对,所以“二月来信”里的命令并没有执行。1929年12月,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队长,时年21岁的林彪在新年贺信里又表达了与二月来信同样的观点和军事思想。仅过了......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语文学习——?

This rendering wa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Frosti Feed and may have formatting issues.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please visit:https://www.saroprock.com//blog/yuwen-to-learn/


原文

老师说,要写一点语文学习的想法。我其实有些迷茫:如果是数学、物化这种理科,我们可以整理些学习方法,或是错题之类的。就算是诸如英语、地理这种文科,那其实也是有路可走的,比如说语有语法,有句式,行文之间亦有思路。是它的题型题型型决定的,看似开放的作文实际上是很死的。再比如地理,很多实际上并不是“文科题”,而是有逻辑、有推导的“理科题”。要不以前选地理怎么还要学物理呢?可语文呢……嗯,我确是难以找出一个好的“主线”去形容它。

语文当然是有什么“答题方法”的,但若只能一昧套模板,那其实也没什么意思。我在网上总是看到有人在玩什么“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其实很能反映当代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太僵化了,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看到类似的就会套模板。可得是多答不扣分,每次对答案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总是答了一堆不知所云的内容。

分析后,我觉得现在有一个挺好的方向,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就像现在美术课并不是教你去画一幅多么漂亮的作品,而是教你如何去欣赏别人的优秀作品,也就是现在的模式,美术鉴赏。语文我觉得很像。题目无外乎于你是否读懂了文章本身,问的不是你的观点,更多是作者的观点。我认为这个方向其实很正确,对于事物的评析鉴赏能力对我们而言是很欠缺的。人们总说你都写不出这么好的文章,怎么去评价别人的?我倒想把它们调换一下:你都读不懂、分析不了一篇好的文章,怎么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人们总说大众水平(审美)在下滑,语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但鉴赏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去鉴赏、去读,才能提高。像我这种埋头自己写自己的,可能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作用了,更不用说我曾经还对读背这种任务感到十分不屑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到现在对这种仍是一知半解,不过我会尽力去靠近那些东西。我总觉得我并不是一个理性的人,感性反而更多些。

via SaroProck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