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婚礼
2025年4月19日,我和南瓜在我的老家九江完成了婚礼仪式,并于5月5日在南瓜老家高平办了出阁仪式。相比领证,两场仪式更具象征意义,过程中也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今年最重要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就是进行中的装修了)。
九江
婚礼放在九江,一是方便老家亲戚朋友,二是趁机请岳父岳母来家里看看,九江和高平相距甚远,日常不太有机会串门。婚礼形式则按自己喜好选择了户外草坪婚礼。
九江能办户外草坪婚礼的场地不多,风景好的更少,在婚策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庐山开元名庭度假酒店,环境不错,关键是离我家仅4公里,非常方便。我们周四晚回九江,周五布置一天,周六婚礼。
草坪现场植入了一些小心思: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2025年4月19日,我和南瓜在我的老家九江完成了婚礼仪式,并于5月5日在南瓜老家高平办了出阁仪式。相比领证,两场仪式更具象征意义,过程中也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今年最重要的两件事之一(另一件就是进行中的装修了)。
九江
婚礼放在九江,一是方便老家亲戚朋友,二是趁机请岳父岳母来家里看看,九江和高平相距甚远,日常不太有机会串门。婚礼形式则按自己喜好选择了户外草坪婚礼。
九江能办户外草坪婚礼的场地不多,风景好的更少,在婚策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庐山开元名庭度假酒店,环境不错,关键是离我家仅4公里,非常方便。我们周四晚回九江,周五布置一天,周六婚礼。
草坪现场植入了一些小心思: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人生海海读后感
音频
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4807062/
原文
说实话,我已经忘记了,把“写人生海海读后感”加到 To Do List 上是什么时候了。太久远了,而我到现在才写。在我已忘却的时间里,我其实遇到了一个困难。但具体什么我也记不清,也许是写文章写得多了之后,就愈发怕起来,怕自己新写的达不到之前的高度。真的,如此胆小是很痛苦的。我基本上每一篇文章都先手写再转到电脑上,本身并不做什么修改。可之前的一篇《云端》却被我改得面目全非。我好像在学习麦家,学习他每天只写几百字多删改的习惯。这显然是我不擅长的。我擅长的是笔随心动,是灵机一动的巧思。总是逐字推敲,反而让我逐渐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然后只能仰天长啸,哎!是应该改改,是应该“让我这辆破车重新上路”。
我想到之前一次,在开会的时候无所事事,打开本子,想到写什么便写什么,不用思考地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面。我现在也学习这样,这种最舒服的状态。我脑中第一个跳出的词是鸡奸犯,然后的话是其他的一些下流的词汇,这真是我印象最深的东西。“人生海海”,这书名,我本以为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我也正是奔着这去的。可等我看到书里的内容,迎面而来的首先是一种“人类无非是喜欢‘屎尿屁’”的真实,然后紧接着是震惊与惊喜。震惊在于书中的内容与麦家本人演讲的风格差别也太大了,至少表面上看来是如此;惊喜在于内容莫名有一种在学校偷看禁书的刺激感。也许是因为我是青春期的孩子,看到一个围绕着那个东西展开的故事,里面还有一些六七十年代的事情,所以会激动吧。有时我觉得,这真是最真实的小说没有了,因为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逃得开那些东西?但其他小说都只字不提,可能是不重要吧。
不重要,说到这个,这么久过去了,我才写这篇读后感,倒是给我起到了一个提炼的作用,或者说,我已经把我记忆中不重要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怎么也没有写在这里的必要,我又不是那些二十分钟带你精读一本的快餐式博主,把佳肴嚼碎了再喂给别人,多少有点恶心。那个名词还在我脑中晃荡,鸡奸犯。说实话,我刚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知道强奸是强迫别人,那么鸡奸总不能是“鸡哔”别人。书中说,这是再恶劣的词没有了,谁沾上,谁就完蛋了。等我明白了之后,我觉得是极对的。
我现在得改改观点,要我说,这故事就是围绕误会展开的,不管是上校在村里,还是在外面和那个女人的故事。一切的原因,都只是他肚皮底下的一行字,一行在最恶劣的词之外的最恶劣的一行字,也是我最失望的一行字。我如饥似渴地在书中跳跃,同书中村里的人、城里的人一样,无比渴求的想知道,那一行字到底有多么的不堪。等来的不过是,是那个上校在那个日本女人家里留下的印记。我觉得为何不公开呢?既解决了矛盾,又可以平反,也不用再惹出这么多难过的事。好吧,这是上校的伤疤,只有他疯了之后,他才愿意将其见人,并在上面画一棵小树吧。
在这种环境下,写东西真的困难,尤其是写得稍微长了些,总是得分成几天来写。这让我又回到先前的害怕来,害怕我忘记了自己要写什么,应该写什么。不过其实我反而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我压根没想过后面应该怎么写,或者说,我压根想不出后面应该写什么。那就从心所欲吧。我说,自然而然的,他会给你一个出口。这好像是我在读《人山海海》时觉得剧情快要下不去了,忽地,它给你一个强烈而又合乎情理的转折,一下子拨云见雾,然后你才能发现其中的矛盾是什么,而他们背后的逻辑却又是同一个。
转折发生得太快了,让这个真实的小说忽然变得荒诞。我全家被村里人唾弃,与爷爷好了一辈子老保长,则一下子翻了面。我晚上不敢再出门,因为随时有可能飞过来一块砖给自己拍死。我被分到最差的客桌,甚至最后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到西班牙才得以生存。被第三章吓呆了,我,真的,明明是围绕上校展开的故事,这灾祸怎么忽得降临到了“我”头上呢?好心办错事,酒后吐真言,一切都毁在爷爷明白的一辈子里了。
上校的周围就这么一圈人,明白了一世,糊涂了一时,在所有矛盾与纠织不清的因果中了结了一生,当然最后也是自食其果,或是装傻、装疯卖傻,或是用余生去弥补。
现在想来有些惭愧的是,我竟忘了最后照顾上校直至离开的那个人的名字了。也许她是一切的源头,容许我简略讲讲内容:大抵是上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好像,她他发生了关系。之后她屡次求爱无果,一气之下将其告上了法庭,要还她清白。她做出了她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决定,不仅把上校打回了村里,还毁了她自己的名声,从此到哪儿都不受待见,孤苦一人;而我也在这文中写下了最糟糕的一段,擅自概括内容,把作者用了极大笔墨捯饬的前因后果删改得不成样子。甚至其实后文还有暗示,与她发生关系的压根不是上校,纯是因为黑灯瞎火看不清人,自此误解。她不知道上校拒绝她根本不是因为……只是因为他本人小腹的那一行字,他怕他让她蒙羞,怕他对不起她。
上校疯了,彻底疯了。为什么疯了,我不记得了,大抵是发烧给脑子烧糊了吧。反正不重要,重要的是突然出现了一个女人,一个外乡人,找到村里来,日夜照顾上校,好似一生只为他一人。村里人都说,这是天上的仙女下了凡,是上校救人修来的福分。一切只有她自己明白,这恰恰是她酿成的苦果,现在她要在人们欢送的掌声中,用余生去弥补。
但这时,“我”是不知道的,在西班牙,“我”连怎么活下去都是个难题,哪还了解这些。寄回家的书信,也少有回信,不管仍是写,谁想全到了她的手里。“我”,上校的最好的朋友的儿子,没想到与她建立了这样的单方面的联系。在西班牙,发生的种种也很重要,只可惜不是主线。写到这一步,我得停停,去写点真正的,“读后感的”文字。别再讲故事,别再叙旧情。
可是,没了故事,情感便无处可移。我呆坐了十分钟,一个字也写不下来。既如此,只好寻出路,不单单是书籍本身。我想到了,想到了麦家的演讲,就是那个我说过风格差别很大的,我也曾写过的演讲。一部破车,重新上路?什么是破车,怎样,算是上路呢?在这部小说中,我好像有了一点头绪……麦家,作家,谁不是一辆曾经翻倒在路边的破车?只是有的自重太大,倒下就再起不能(爷爷);有的惊慌失措,又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人,只能停留,或做坚守(父亲);其他的,则是丢掉了之前的往往,重拾希望,重新上路。“我”是如此,她也是如此,上校更是如此。我从不觉得上校真的疯了,他疯,只是他修补自己的手段吧。是受困于人的倔强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伤疤……如此,故事也该结束了。
写到现在,我已经痛苦得很,写不太下去了。即使我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想法来宽慰自己,也难有太大的作用。可能是写得太多又少,马上结束盘算着文章发布后的事,人心又静不下来。我觉得写这一篇是提炼不出我要表达什么的,不论怎样都好似是对原文的冒犯。在这思潮枯竭的最后,我终于又想到了一个场景。
那是小瞎子,一个造谣者,苦苦将爷爷逼死。他瘫坐在地上,那时“我”正好从西班牙回来,某种意义上也是功成名就。“我”在上俯视他,他在下仰视“我”,同时乞求着几文钱。“谢谢你,大人不计小人过。”他用脚在泥地里抠出几个字来,因为他的舌头早就被割掉。虽然当他风生水起之后,又成为了之前那个令人生厌的刺头,但“我”还是给了他钱,甚至包了他在小店的费用,村里人都很不可思议,作为读者的我也一样。如果是我,我定然不会可怜他,我想,哎,也许不落井下石,就是“我”这部破车上路的诀窍吧,什么时候我不会再因此感到诧异,大抵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把这本书看明白吧。
via サン猫の時間漂流
This rendering wa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Frosti Feed and may have formatting issues.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please visit: https://www.saroprock.com/blog/rensheng-haihai-review/
音频
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4807062/
原文
说实话,我已经忘记了,把“写人生海海读后感”加到 To Do List 上是什么时候了。太久远了,而我到现在才写。在我已忘却的时间里,我其实遇到了一个困难。但具体什么我也记不清,也许是写文章写得多了之后,就愈发怕起来,怕自己新写的达不到之前的高度。真的,如此胆小是很痛苦的。我基本上每一篇文章都先手写再转到电脑上,本身并不做什么修改。可之前的一篇《云端》却被我改得面目全非。我好像在学习麦家,学习他每天只写几百字多删改的习惯。这显然是我不擅长的。我擅长的是笔随心动,是灵机一动的巧思。总是逐字推敲,反而让我逐渐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然后只能仰天长啸,哎!是应该改改,是应该“让我这辆破车重新上路”。
我想到之前一次,在开会的时候无所事事,打开本子,想到写什么便写什么,不用思考地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面。我现在也学习这样,这种最舒服的状态。我脑中第一个跳出的词是鸡奸犯,然后的话是其他的一些下流的词汇,这真是我印象最深的东西。“人生海海”,这书名,我本以为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我也正是奔着这去的。可等我看到书里的内容,迎面而来的首先是一种“人类无非是喜欢‘屎尿屁’”的真实,然后紧接着是震惊与惊喜。震惊在于书中的内容与麦家本人演讲的风格差别也太大了,至少表面上看来是如此;惊喜在于内容莫名有一种在学校偷看禁书的刺激感。也许是因为我是青春期的孩子,看到一个围绕着那个东西展开的故事,里面还有一些六七十年代的事情,所以会激动吧。有时我觉得,这真是最真实的小说没有了,因为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逃得开那些东西?但其他小说都只字不提,可能是不重要吧。
不重要,说到这个,这么久过去了,我才写这篇读后感,倒是给我起到了一个提炼的作用,或者说,我已经把我记忆中不重要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怎么也没有写在这里的必要,我又不是那些二十分钟带你精读一本的快餐式博主,把佳肴嚼碎了再喂给别人,多少有点恶心。那个名词还在我脑中晃荡,鸡奸犯。说实话,我刚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知道强奸是强迫别人,那么鸡奸总不能是“鸡哔”别人。书中说,这是再恶劣的词没有了,谁沾上,谁就完蛋了。等我明白了之后,我觉得是极对的。
我现在得改改观点,要我说,这故事就是围绕误会展开的,不管是上校在村里,还是在外面和那个女人的故事。一切的原因,都只是他肚皮底下的一行字,一行在最恶劣的词之外的最恶劣的一行字,也是我最失望的一行字。我如饥似渴地在书中跳跃,同书中村里的人、城里的人一样,无比渴求的想知道,那一行字到底有多么的不堪。等来的不过是,是那个上校在那个日本女人家里留下的印记。我觉得为何不公开呢?既解决了矛盾,又可以平反,也不用再惹出这么多难过的事。好吧,这是上校的伤疤,只有他疯了之后,他才愿意将其见人,并在上面画一棵小树吧。
在这种环境下,写东西真的困难,尤其是写得稍微长了些,总是得分成几天来写。这让我又回到先前的害怕来,害怕我忘记了自己要写什么,应该写什么。不过其实我反而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我压根没想过后面应该怎么写,或者说,我压根想不出后面应该写什么。那就从心所欲吧。我说,自然而然的,他会给你一个出口。这好像是我在读《人山海海》时觉得剧情快要下不去了,忽地,它给你一个强烈而又合乎情理的转折,一下子拨云见雾,然后你才能发现其中的矛盾是什么,而他们背后的逻辑却又是同一个。
转折发生得太快了,让这个真实的小说忽然变得荒诞。我全家被村里人唾弃,与爷爷好了一辈子老保长,则一下子翻了面。我晚上不敢再出门,因为随时有可能飞过来一块砖给自己拍死。我被分到最差的客桌,甚至最后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到西班牙才得以生存。被第三章吓呆了,我,真的,明明是围绕上校展开的故事,这灾祸怎么忽得降临到了“我”头上呢?好心办错事,酒后吐真言,一切都毁在爷爷明白的一辈子里了。
上校的周围就这么一圈人,明白了一世,糊涂了一时,在所有矛盾与纠织不清的因果中了结了一生,当然最后也是自食其果,或是装傻、装疯卖傻,或是用余生去弥补。
现在想来有些惭愧的是,我竟忘了最后照顾上校直至离开的那个人的名字了。也许她是一切的源头,容许我简略讲讲内容:大抵是上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好像,她他发生了关系。之后她屡次求爱无果,一气之下将其告上了法庭,要还她清白。她做出了她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决定,不仅把上校打回了村里,还毁了她自己的名声,从此到哪儿都不受待见,孤苦一人;而我也在这文中写下了最糟糕的一段,擅自概括内容,把作者用了极大笔墨捯饬的前因后果删改得不成样子。甚至其实后文还有暗示,与她发生关系的压根不是上校,纯是因为黑灯瞎火看不清人,自此误解。她不知道上校拒绝她根本不是因为……只是因为他本人小腹的那一行字,他怕他让她蒙羞,怕他对不起她。
上校疯了,彻底疯了。为什么疯了,我不记得了,大抵是发烧给脑子烧糊了吧。反正不重要,重要的是突然出现了一个女人,一个外乡人,找到村里来,日夜照顾上校,好似一生只为他一人。村里人都说,这是天上的仙女下了凡,是上校救人修来的福分。一切只有她自己明白,这恰恰是她酿成的苦果,现在她要在人们欢送的掌声中,用余生去弥补。
但这时,“我”是不知道的,在西班牙,“我”连怎么活下去都是个难题,哪还了解这些。寄回家的书信,也少有回信,不管仍是写,谁想全到了她的手里。“我”,上校的最好的朋友的儿子,没想到与她建立了这样的单方面的联系。在西班牙,发生的种种也很重要,只可惜不是主线。写到这一步,我得停停,去写点真正的,“读后感的”文字。别再讲故事,别再叙旧情。
可是,没了故事,情感便无处可移。我呆坐了十分钟,一个字也写不下来。既如此,只好寻出路,不单单是书籍本身。我想到了,想到了麦家的演讲,就是那个我说过风格差别很大的,我也曾写过的演讲。一部破车,重新上路?什么是破车,怎样,算是上路呢?在这部小说中,我好像有了一点头绪……麦家,作家,谁不是一辆曾经翻倒在路边的破车?只是有的自重太大,倒下就再起不能(爷爷);有的惊慌失措,又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人,只能停留,或做坚守(父亲);其他的,则是丢掉了之前的往往,重拾希望,重新上路。“我”是如此,她也是如此,上校更是如此。我从不觉得上校真的疯了,他疯,只是他修补自己的手段吧。是受困于人的倔强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伤疤……如此,故事也该结束了。
写到现在,我已经痛苦得很,写不太下去了。即使我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想法来宽慰自己,也难有太大的作用。可能是写得太多又少,马上结束盘算着文章发布后的事,人心又静不下来。我觉得写这一篇是提炼不出我要表达什么的,不论怎样都好似是对原文的冒犯。在这思潮枯竭的最后,我终于又想到了一个场景。
那是小瞎子,一个造谣者,苦苦将爷爷逼死。他瘫坐在地上,那时“我”正好从西班牙回来,某种意义上也是功成名就。“我”在上俯视他,他在下仰视“我”,同时乞求着几文钱。“谢谢你,大人不计小人过。”他用脚在泥地里抠出几个字来,因为他的舌头早就被割掉。虽然当他风生水起之后,又成为了之前那个令人生厌的刺头,但“我”还是给了他钱,甚至包了他在小店的费用,村里人都很不可思议,作为读者的我也一样。如果是我,我定然不会可怜他,我想,哎,也许不落井下石,就是“我”这部破车上路的诀窍吧,什么时候我不会再因此感到诧异,大抵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把这本书看明白吧。
via サン猫の時間漂流
一场雷雨,一场放晴比立夏这个固定的节气更能提醒我夏天真的来了。今天天气和心情都很好。
昨晚读《单读》的时候,深深地受到了其收录的采访的逻辑性的震撼。居然可以把问题由浅入深地讲清楚的同时不离题万里,上下文井然有序。这也让我反思起一直以来的读书方法,没有笔记,甚至很少思考,导致留下的大多只是印象,而非有逻辑的知识,实在惭愧。
我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在经过了学校一天的情绪消耗后好好思考,所以正确的做法或许是多刷些题,只剩三十天了,提起这个数字心里还是会有一点慌张。
昨天经历了情绪危机,我被绿了,这样的情节确实发生在了我身上。努力地告诉自己不值得,没关系的之后还是不能释怀。第一回盲目地仇恨了一个人,实在是太蠢了。不过,全都无所谓了,大概吧。
没有什么能比环境更能决定当下的自己,而我没有改变环境的能力,让自己落得这个下场,可以说是我的高中三年的社交的完全失败啊。也许我不是真的喜欢一个人对着墙打网球,也许我不会成为诗人,没有办法逼自己享受孤独,所以才会无比地期待着脱离这个环境啊。
昨晚读《单读》的时候,深深地受到了其收录的采访的逻辑性的震撼。居然可以把问题由浅入深地讲清楚的同时不离题万里,上下文井然有序。这也让我反思起一直以来的读书方法,没有笔记,甚至很少思考,导致留下的大多只是印象,而非有逻辑的知识,实在惭愧。
我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在经过了学校一天的情绪消耗后好好思考,所以正确的做法或许是多刷些题,只剩三十天了,提起这个数字心里还是会有一点慌张。
昨天经历了情绪危机,我被绿了,这样的情节确实发生在了我身上。努力地告诉自己不值得,没关系的之后还是不能释怀。第一回盲目地仇恨了一个人,实在是太蠢了。不过,全都无所谓了,大概吧。
没有什么能比环境更能决定当下的自己,而我没有改变环境的能力,让自己落得这个下场,可以说是我的高中三年的社交的完全失败啊。也许我不是真的喜欢一个人对着墙打网球,也许我不会成为诗人,没有办法逼自己享受孤独,所以才会无比地期待着脱离这个环境啊。
Using MDX
Why MDX?
MDX is a special flavor of Markdown that supports embedded JavaScript & JSX syntax. This unlocks the ability to mix JavaScript and UI Components into your Markdown content for things like interactive charts or alerts.
If you have existing content authored in MDX, this integration will hopefully make migrating to Astro a breeze.
Example
Here is how you import and use a UI component inside of MDX.
When you open this page in the browser, you should see the clickable button below.
More Links
● MDX Syntax Documentation
● Astro Usage Documentation
● Note: Client Directives are still required to create interactive components. Otherwise, all components in your MDX will render as static HTML (no JavaScript) by default.
via サン猫の時間漂流
This rendering wa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Frosti Feed and may have formatting issues.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please visit: https://www.saroprock.com/blog/using-mdx/This theme comes with the @astrojs/mdx integration installed and configured in your
astro.config.mjs
config file. If you prefer not to use MDX, you can disable support by removing the integration from your config file.Why MDX?
MDX is a special flavor of Markdown that supports embedded JavaScript & JSX syntax. This unlocks the ability to mix JavaScript and UI Components into your Markdown content for things like interactive charts or alerts.
If you have existing content authored in MDX, this integration will hopefully make migrating to Astro a breeze.
Example
Here is how you import and use a UI component inside of MDX.
When you open this page in the browser, you should see the clickable button below.
More Links
● MDX Syntax Documentation
● Astro Usage Documentation
● Note: Client Directives are still required to create interactive components. Otherwise, all components in your MDX will render as static HTML (no JavaScript) by default.
via サン猫の時間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