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月推荐(第38期)
邮件通讯好久没更新了,尝试恢复更新,也是一次测试,至于测试什么,留下悬念容我下回分解。
以下是从收藏夹捞的文章,不那么近期看的。
☆ 最好的致敬是学习:DeepSeek R1赏析\_哔哩哔哩\_bilibili
DeepSeek R1的技术分享,非常适合对技术略有了解但又不懂细节的产品经理们看,内容线索梳理的非常清晰,讲的也十分通俗易懂,关键是作者演讲十分有激情,观看时情绪都被带动了。
☆ 与 AI 一起编程 - 非工程师的入门指南\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与上一个视频同一作者,除了一些AI编程的实用技术,更能了解目前AI编程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以及AI编程领域几个里程碑产品。
☆ 译文:正则表达式的真正实力 - neverland
正如文中所说,这不是一篇教程,而是对语言的分析,有一些非常基础的抽象概念,老实说,读起来非常累。
☆ 每年问自己的40个问题
Obsidian的CEO kepano的分享。
☆ 29岁,我的简历写满了人间烟火!
文笔很美的一篇文章。
☆ 一段诈骗电话的录音
Randy Lu 聊着聊着,对方破防了,评论区很有趣。更有趣的是作者对生活中这种事情的关注和琢磨。
☆ 那些所谓的自媒体大咖们
千古壹号2017年的文章,当时是知识付费和自媒体最火的时候,现在看来仍然很有启发。讲到彭小六时提到一句特别戳心的话: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习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好在最后给了「自律」这一终极解法。——但我看清自己是个不够自律的人。
via 拾月
邮件通讯好久没更新了,尝试恢复更新,也是一次测试,至于测试什么,留下悬念容我下回分解。
以下是从收藏夹捞的文章,不那么近期看的。
☆ 最好的致敬是学习:DeepSeek R1赏析\_哔哩哔哩\_bilibili
DeepSeek R1的技术分享,非常适合对技术略有了解但又不懂细节的产品经理们看,内容线索梳理的非常清晰,讲的也十分通俗易懂,关键是作者演讲十分有激情,观看时情绪都被带动了。
☆ 与 AI 一起编程 - 非工程师的入门指南\_哔哩哔哩\_bilibili
与上一个视频同一作者,除了一些AI编程的实用技术,更能了解目前AI编程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以及AI编程领域几个里程碑产品。
☆ 译文:正则表达式的真正实力 - neverland
正如文中所说,这不是一篇教程,而是对语言的分析,有一些非常基础的抽象概念,老实说,读起来非常累。
☆ 每年问自己的40个问题
Obsidian的CEO kepano的分享。
☆ 29岁,我的简历写满了人间烟火!
文笔很美的一篇文章。
☆ 一段诈骗电话的录音
Randy Lu 聊着聊着,对方破防了,评论区很有趣。更有趣的是作者对生活中这种事情的关注和琢磨。
☆ 那些所谓的自媒体大咖们
千古壹号2017年的文章,当时是知识付费和自媒体最火的时候,现在看来仍然很有启发。讲到彭小六时提到一句特别戳心的话: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习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好在最后给了「自律」这一终极解法。——但我看清自己是个不够自律的人。
via 拾月
Q 胜记略
Introduction
本文基本上保持原稿,仅有极个别错字删改。
Original Text
初看觉得懂了,再看又不懂了。忽得捏不准记叙的是喜还是悲,表达的是褒还是贬。总觉得在那个世间,有点“得胜”的本领是有必要的,但又觉得在批判,所以我自己并不知写什么才好。
文中说阿Q没什么“行状”,既如此,那我便给他捏个形状:阿Q是有自尊心的,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做工做得来,赌博也是可以的。只可怜于自身没有什么硬实力,脊梁又太软,被打几下,就连自己是虫豸也说得来的。不论什么方法,阿Q得胜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合理化”。只要把自己看得足够弱,或把对面看得足够轻,那一切都是合理的。既然是合理的,那就怪不到自己身上,顶多是怪世道沧桑罢了。你说这有道理么?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世界本身太不合理了:别人不喜欢的事物非要提; 一言不慎就动手开打。就连赌赢了也不遵守规矩,自导自演地抢走了……世界不合理,可人又是要合理性的,所以只得在不合理的世界中编造合理的理由,才能正常地生活下去。不然正像文中所说,阿Q早就遭了瘟,哪儿还有后来呢?
不止是阿Q,在这个世界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得胜技巧。先前的庄家————说过了,你赢钱没事,我再抢回来就行;又癞又胡的王癞胡,平日里肯定也是被大家笑话的角色,你看他不还是找准机会暴揍了阿Q一顿么;处处受人嫌的小尼姑,若是没有排解的法子,早就被淹死在乡里乡亲的唾沫中与笑声中了。我半睡不醒地写了两大页,现在才终于找到些许明白:阿Q之类,无非是一个小的缩影罢了。谁是阿Q与行状,又不重要。但一群人的行为不是孤立没有原因的,反映的最后,就是这个吃人的社会。
你觉得阿Q可怜,那其实大家也都很可怜;你觉得阿Q可恨,那其实大家也都挺可恨。一群人病了,病因便不在人。我写到最后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所写的,感叹先生文章之传神,同时也感叹我总算没有浪费时光。
Postscript
其实这篇是上周的一次语文作业。说来惭愧,我长这么大没有完整地看过《阿Q正传》,所以在写之前也只不过是看了语文书里面的一点点内容而已。那天撰写此篇时,因为脑袋空空,犯困得紧。还好最后总算是憋出一些东西,所以也还算是满意交差。
只是后面语文老师给我们看了《阿Q正传》的电影,越看越觉得我之前写得胡乱。总觉得不是这样,但是还是说不清。更令人惊奇的是,本以为就这样了,老师还把这篇当作好文展了出来——有了这层认同,我想这篇总还是有点内容。但到最后还是理不清,仅作抛砖引玉之计,希望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via SaroProck (author: SunMaple(https://www.saroprock.com))
This rendering wa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RSS Feed and may have formatting issues.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please visit: https://www.saroprock.com/blog/ah-q/
Introduction
本文基本上保持原稿,仅有极个别错字删改。
Original Text
初看觉得懂了,再看又不懂了。忽得捏不准记叙的是喜还是悲,表达的是褒还是贬。总觉得在那个世间,有点“得胜”的本领是有必要的,但又觉得在批判,所以我自己并不知写什么才好。
文中说阿Q没什么“行状”,既如此,那我便给他捏个形状:阿Q是有自尊心的,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做工做得来,赌博也是可以的。只可怜于自身没有什么硬实力,脊梁又太软,被打几下,就连自己是虫豸也说得来的。不论什么方法,阿Q得胜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合理化”。只要把自己看得足够弱,或把对面看得足够轻,那一切都是合理的。既然是合理的,那就怪不到自己身上,顶多是怪世道沧桑罢了。你说这有道理么?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世界本身太不合理了:别人不喜欢的事物非要提; 一言不慎就动手开打。就连赌赢了也不遵守规矩,自导自演地抢走了……世界不合理,可人又是要合理性的,所以只得在不合理的世界中编造合理的理由,才能正常地生活下去。不然正像文中所说,阿Q早就遭了瘟,哪儿还有后来呢?
不止是阿Q,在这个世界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得胜技巧。先前的庄家————说过了,你赢钱没事,我再抢回来就行;又癞又胡的王癞胡,平日里肯定也是被大家笑话的角色,你看他不还是找准机会暴揍了阿Q一顿么;处处受人嫌的小尼姑,若是没有排解的法子,早就被淹死在乡里乡亲的唾沫中与笑声中了。我半睡不醒地写了两大页,现在才终于找到些许明白:阿Q之类,无非是一个小的缩影罢了。谁是阿Q与行状,又不重要。但一群人的行为不是孤立没有原因的,反映的最后,就是这个吃人的社会。
你觉得阿Q可怜,那其实大家也都很可怜;你觉得阿Q可恨,那其实大家也都挺可恨。一群人病了,病因便不在人。我写到最后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所写的,感叹先生文章之传神,同时也感叹我总算没有浪费时光。
Postscript
其实这篇是上周的一次语文作业。说来惭愧,我长这么大没有完整地看过《阿Q正传》,所以在写之前也只不过是看了语文书里面的一点点内容而已。那天撰写此篇时,因为脑袋空空,犯困得紧。还好最后总算是憋出一些东西,所以也还算是满意交差。
只是后面语文老师给我们看了《阿Q正传》的电影,越看越觉得我之前写得胡乱。总觉得不是这样,但是还是说不清。更令人惊奇的是,本以为就这样了,老师还把这篇当作好文展了出来——有了这层认同,我想这篇总还是有点内容。但到最后还是理不清,仅作抛砖引玉之计,希望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via SaroProck (author: SunMaple(https://www.saroprock.com))
葬花三问: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埋下的生命哲学
木心先生曾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这比喻很形象,很贴切。而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书中二十七回林黛玉所作的《葬花吟》,这首诗被红学家们赞为大观园里的诗中之诗,是全书最具代表性的诗作。尽管《红楼梦》里的诗作在红学领域不是四大研究方向之一,但如果少了这首诗,林黛玉的角色塑造和红楼梦所呈现的美学都会暗淡且平庸不少,所以这首诗是历来被很多人推崇的。而这首诗还曾引得诗人富察·明义(即名我斋,曹雪芹的友人)作诗感叹,“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木心先生曾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这比喻很形象,很贴切。而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书中二十七回林黛玉所作的《葬花吟》,这首诗被红学家们赞为大观园里的诗中之诗,是全书最具代表性的诗作。尽管《红楼梦》里的诗作在红学领域不是四大研究方向之一,但如果少了这首诗,林黛玉的角色塑造和红楼梦所呈现的美学都会暗淡且平庸不少,所以这首诗是历来被很多人推崇的。而这首诗还曾引得诗人富察·明义(即名我斋,曹雪芹的友人)作诗感叹,“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最近在「家里云」里搞了个 Proxmox VE 8.3,打算在上面跑几个 VM 玩玩。而作为一名忠实的 Debian 系用户 我才不会告诉你我日用的 Linux 系统是搭载 GNOME 的 Fedora 的,所有的 VM 自然要用 Debian 了。借着制作自己的定制化 Debian Cloud Image 的机会,顺便写一篇文章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并纠正、辟谣一下网上现有的有关教程的一些错误。
请前往 https://blog.skk.moe/post/proxmox-ve-customize-debian-cloud-image/ 阅读全文
via Sukka's Blog
云端
Para 1
正月初六,我犯了一个原则性问题,把我的生活抛给了一个不可名状的未知数中。虽然它使我的生命分崩离析的概率小到比周围空气爆炸的概率还荒谬,但正像从0到1的“突破”,有这种概率的出现已使我惶惶不可终日了。直到现在,那个未知数还不能被确定……在这每天的思想斗争中,我突然再一次地觉得我的生命,与我所珍视的一切是那么脆弱。我所努力拥有或幸运遇到的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我的一个错误而全部爆掉。那可怕的玩意压着我的头,让我跪在地上承认我的错误我的罪,让我不得不珍惜这不确定的每一天。
类似可能随地断线的事情我经过很多次,但哪一次都没有像这一次一样漫长且煎熬。那一回吧,和父亲去爬一座山,山的路径是石头砌好的,是和尚化缘修来的。对于那时的我,无非只相当于爬爬楼梯,哪儿是真去爬山呢?我自然的而然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把父亲甩在后头。也就是那之后,父亲逢人就说:这小家伙体力好得很,是领头羊呢——每次他这般胡诹的时候,我老早在上边催促了。
又是很自然的,到了山顶。这山不是一座三角锥,而仿佛是从平地上突兀升起的一整块,四周都是悬崖峭壁。站在边上,就有一种不自觉想下跳的趋势。没有了往上的石阶,我说,原路回去吧。父亲却瞄见了前方的道路,怂恿我从那里下山去。显然,那不是属于景区的一条路。与所有景区横竖交叉出来的小路一样,它没有石砌的台阶,有的是黄黄的、被踩实了的土地与四周的杂草。多好的探险呐,父亲推着我。我只知父命不可违,也就去了。
自然的,先前领队的我成了探路的先锋,像只真正的领头羊在石矶间跳跃。这确实是一条下山的路,但也只是向下,全然不知通往何方。土地是实的没错,可上面还有一层沙,踩上去,也就是沙沙、沙沙——沙沙地滑落下去。踩在石头上尚且还好,可一切都太突然了,我右脚一迈,就踩到了一层沙上。又是斜坡,待我意识到时,我的右腿已经被拖拽着走了,幸好人小,两脚大开步时还可以勉强站住。可这样两手挥舞的样子,怎么停得下来?前方是一块突出的巨石和绿葱葱的远景,左边有一棵孤零零的树。大脑还没有思考,整个人就趴在了那小树上。幸好就几秒钟,速度还不快。我死命拽着树不撒手,人望前的石头一探,才发现什么都没了——远景遥不可及,低头便是绝壁。
但当时的我没什么感觉,肾上腺素还没反应过来,就又回到了正确道路上。要说有点变化的,可能就只是多了一些尘土,手没放开过树木而已。父亲趁这功夫终于赶了上来,看见我抓着树干,笑嘻嘻的说我怎么被这难住了。盯着他轻松的样子,我一时竟忘了告诉他我差点就掉下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想着,为什么爸爸完全不怕会滑倒呢?看了看一旁的小树,我觉得它可撑不住。
到了山下的一户村子里,已是离开景区很远了。山凹凹里没再多岔路,只得沿出村的马路走着。说是马路,其实和下山路差不太多。人已经乏了,但想到之前的事,再走走吧,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
Para 2
也就是那个暑假,我的一位同学离开了。我想她总是没抓住什么东西,不然也不至于呜呜淹死在江水中了。但是我不知道她到底应该抓住些什么,我只知道那天她是一个人从同学家走回来的,走到两村街的小桥上,兀得没了身影。是失足了?还是情愿放弃一切的纵身一跃?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父母在她定位信号消失的地方打捞了四天三夜,最后才捞上来一具浮肿的尸体。家委会在班级群里收集善款,有同学质疑:为什么不是他的父母来收?越说越难听……作为班长的我因为管理不当被老师训了一顿。除了少了一个在操场边上独自坐着、若有所思的同学之外,这可能是对我唯二的影响。
死人,总是会有的,但我不想讲死。小时候想不通,现在觉得乏味了。那后来倒在我班级面前的、倒在血泊中的尸体,即使在当天被吓得不轻,没几天也就忘却了。就连寝室里回去要登记,我也觉得是很正常的事。前几年不登记人员的散漫态度,在我眼里才是不正常的存在。
Para 3
小时候,不知道水循环,老师就把水比作一个个水宝宝:它们从大海上出发,攒着一股劲儿,乌泱泱的爬到空中,循着气流飘到了中国大地上空。它们有的钻进干涸的土地里,哺育出美丽的花朵;有的扑进长江母亲的怀抱,成了一朵奔涌的浪花;还有的则化作雪花,落在皑皑的喜马拉雅之巅——或化甘泉、或成冰原,等待人们的发现。我傻傻的望着,望着在水壶里没有半点声响的一块水。我想,这些水宝宝见到我之前,经历了什么呢?如果有一部纪录片可以记录水的一生,那该有有多酷啊!那时候很喜欢看纪录片,我想人们既然可以拍出诸如《动物世界》、《地球脉动》等片子,那么拍一个水宝宝的纪录片,想来也不过分。
可是除了一身顽皮的小孩子以外,谁还会去关注它们呢。况且拍摄难度太大,用动画模拟一下已经是大发慈悲了。只是这样它们就并不是真的存在我水杯里的一滴水,所以我的愿望,很快就从务实的纪录片,转成可以回溯事物经历的超能力了。
Para 4
清明,又爬山。“清明时节雨纷纷"不是假的。雨水把地面浇得湿漉漉的,这次我没再跑在前头,等着父亲慢吞吞的上来,然后抓着他的手说:“你带着我走吧,我怕滑。”父亲还是和之前一样,稳稳当当的,一步一个泥泞。每一顿,都好像把脚扎根在了土地里。
Para 5
我住在一座小城里,很宁静的小城,和书本上说的一模一样。
我很享受这里,觉得外面的人很疯狂,理解不来,但又笃信那是潮流。在宁静的小城里呆着,时常觉得很孤僻。我跳到云上,但还是向往宁静,还是住在小城里。
有人对我说:“我要去地狱里燃烧了。”我是看不得有人去死的,因为看得太多了,那些东西也到底挥之不去……想着祂总得抓住点什么,可我毕竟在云上,即使跳出城外,也找不到方向去寻那一双手。幸好云上大家都是善良的吧,我的身影早已被乌泱泱的队伍盖得没了影。想跟上,却发现是原地转圈,最后也没有人找到祂。直到第二天传来一句:“没事儿了,昨天药效太猛没跳下去,昏了。”
疯狂的人还活在世上,并且活得并不像他们所说的一样——到众叛亲离的地步。毕竟我到现在还没有受到过这种乌泱泱的待遇。
可小城里的人,却真的是越来越少了。没能跟上队伍的我,最终还是要降落的。没地方去,只得落到原本的小城里——和书本上说的,大相径庭。
Para 6
上学了。回家的路上,我低着头说了一堆。我说我以后不能再这么暴躁了,我要改。父亲笑嘻嘻的说:“你暴躁吗?我没感觉到啊。”唉唉,我老是不耐烦的样子,你忘了吗?我说,我现在十分珍惜每一天,因为也许何时就不说再见的结束了,能活到现在也是一个奇迹——他好像在专心开车,所以没有搭理我。
你不觉得我说这些很奇怪吗?我没忍住,问了一句。“不奇怪啊,这说明你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孩子,不再只是听从老师的教诲、一板一眼的考虑书本上的问题。你会思考人、会思考社会,说明你变得成熟了,这很正常。”
via SaroProck (author: https://www.saroprock.com)
This rendering wa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Frosti Feed and may have formatting issues.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please visit: https://www.saroprock.com/blog/cherishing/
Para 1
正月初六,我犯了一个原则性问题,把我的生活抛给了一个不可名状的未知数中。虽然它使我的生命分崩离析的概率小到比周围空气爆炸的概率还荒谬,但正像从0到1的“突破”,有这种概率的出现已使我惶惶不可终日了。直到现在,那个未知数还不能被确定……在这每天的思想斗争中,我突然再一次地觉得我的生命,与我所珍视的一切是那么脆弱。我所努力拥有或幸运遇到的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我的一个错误而全部爆掉。那可怕的玩意压着我的头,让我跪在地上承认我的错误我的罪,让我不得不珍惜这不确定的每一天。
类似可能随地断线的事情我经过很多次,但哪一次都没有像这一次一样漫长且煎熬。那一回吧,和父亲去爬一座山,山的路径是石头砌好的,是和尚化缘修来的。对于那时的我,无非只相当于爬爬楼梯,哪儿是真去爬山呢?我自然的而然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把父亲甩在后头。也就是那之后,父亲逢人就说:这小家伙体力好得很,是领头羊呢——每次他这般胡诹的时候,我老早在上边催促了。
又是很自然的,到了山顶。这山不是一座三角锥,而仿佛是从平地上突兀升起的一整块,四周都是悬崖峭壁。站在边上,就有一种不自觉想下跳的趋势。没有了往上的石阶,我说,原路回去吧。父亲却瞄见了前方的道路,怂恿我从那里下山去。显然,那不是属于景区的一条路。与所有景区横竖交叉出来的小路一样,它没有石砌的台阶,有的是黄黄的、被踩实了的土地与四周的杂草。多好的探险呐,父亲推着我。我只知父命不可违,也就去了。
自然的,先前领队的我成了探路的先锋,像只真正的领头羊在石矶间跳跃。这确实是一条下山的路,但也只是向下,全然不知通往何方。土地是实的没错,可上面还有一层沙,踩上去,也就是沙沙、沙沙——沙沙地滑落下去。踩在石头上尚且还好,可一切都太突然了,我右脚一迈,就踩到了一层沙上。又是斜坡,待我意识到时,我的右腿已经被拖拽着走了,幸好人小,两脚大开步时还可以勉强站住。可这样两手挥舞的样子,怎么停得下来?前方是一块突出的巨石和绿葱葱的远景,左边有一棵孤零零的树。大脑还没有思考,整个人就趴在了那小树上。幸好就几秒钟,速度还不快。我死命拽着树不撒手,人望前的石头一探,才发现什么都没了——远景遥不可及,低头便是绝壁。
但当时的我没什么感觉,肾上腺素还没反应过来,就又回到了正确道路上。要说有点变化的,可能就只是多了一些尘土,手没放开过树木而已。父亲趁这功夫终于赶了上来,看见我抓着树干,笑嘻嘻的说我怎么被这难住了。盯着他轻松的样子,我一时竟忘了告诉他我差点就掉下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想着,为什么爸爸完全不怕会滑倒呢?看了看一旁的小树,我觉得它可撑不住。
到了山下的一户村子里,已是离开景区很远了。山凹凹里没再多岔路,只得沿出村的马路走着。说是马路,其实和下山路差不太多。人已经乏了,但想到之前的事,再走走吧,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
Para 2
也就是那个暑假,我的一位同学离开了。我想她总是没抓住什么东西,不然也不至于呜呜淹死在江水中了。但是我不知道她到底应该抓住些什么,我只知道那天她是一个人从同学家走回来的,走到两村街的小桥上,兀得没了身影。是失足了?还是情愿放弃一切的纵身一跃?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父母在她定位信号消失的地方打捞了四天三夜,最后才捞上来一具浮肿的尸体。家委会在班级群里收集善款,有同学质疑:为什么不是他的父母来收?越说越难听……作为班长的我因为管理不当被老师训了一顿。除了少了一个在操场边上独自坐着、若有所思的同学之外,这可能是对我唯二的影响。
死人,总是会有的,但我不想讲死。小时候想不通,现在觉得乏味了。那后来倒在我班级面前的、倒在血泊中的尸体,即使在当天被吓得不轻,没几天也就忘却了。就连寝室里回去要登记,我也觉得是很正常的事。前几年不登记人员的散漫态度,在我眼里才是不正常的存在。
Para 3
小时候,不知道水循环,老师就把水比作一个个水宝宝:它们从大海上出发,攒着一股劲儿,乌泱泱的爬到空中,循着气流飘到了中国大地上空。它们有的钻进干涸的土地里,哺育出美丽的花朵;有的扑进长江母亲的怀抱,成了一朵奔涌的浪花;还有的则化作雪花,落在皑皑的喜马拉雅之巅——或化甘泉、或成冰原,等待人们的发现。我傻傻的望着,望着在水壶里没有半点声响的一块水。我想,这些水宝宝见到我之前,经历了什么呢?如果有一部纪录片可以记录水的一生,那该有有多酷啊!那时候很喜欢看纪录片,我想人们既然可以拍出诸如《动物世界》、《地球脉动》等片子,那么拍一个水宝宝的纪录片,想来也不过分。
可是除了一身顽皮的小孩子以外,谁还会去关注它们呢。况且拍摄难度太大,用动画模拟一下已经是大发慈悲了。只是这样它们就并不是真的存在我水杯里的一滴水,所以我的愿望,很快就从务实的纪录片,转成可以回溯事物经历的超能力了。
Para 4
清明,又爬山。“清明时节雨纷纷"不是假的。雨水把地面浇得湿漉漉的,这次我没再跑在前头,等着父亲慢吞吞的上来,然后抓着他的手说:“你带着我走吧,我怕滑。”父亲还是和之前一样,稳稳当当的,一步一个泥泞。每一顿,都好像把脚扎根在了土地里。
Para 5
我住在一座小城里,很宁静的小城,和书本上说的一模一样。
我很享受这里,觉得外面的人很疯狂,理解不来,但又笃信那是潮流。在宁静的小城里呆着,时常觉得很孤僻。我跳到云上,但还是向往宁静,还是住在小城里。
有人对我说:“我要去地狱里燃烧了。”我是看不得有人去死的,因为看得太多了,那些东西也到底挥之不去……想着祂总得抓住点什么,可我毕竟在云上,即使跳出城外,也找不到方向去寻那一双手。幸好云上大家都是善良的吧,我的身影早已被乌泱泱的队伍盖得没了影。想跟上,却发现是原地转圈,最后也没有人找到祂。直到第二天传来一句:“没事儿了,昨天药效太猛没跳下去,昏了。”
疯狂的人还活在世上,并且活得并不像他们所说的一样——到众叛亲离的地步。毕竟我到现在还没有受到过这种乌泱泱的待遇。
可小城里的人,却真的是越来越少了。没能跟上队伍的我,最终还是要降落的。没地方去,只得落到原本的小城里——和书本上说的,大相径庭。
Para 6
上学了。回家的路上,我低着头说了一堆。我说我以后不能再这么暴躁了,我要改。父亲笑嘻嘻的说:“你暴躁吗?我没感觉到啊。”唉唉,我老是不耐烦的样子,你忘了吗?我说,我现在十分珍惜每一天,因为也许何时就不说再见的结束了,能活到现在也是一个奇迹——他好像在专心开车,所以没有搭理我。
你不觉得我说这些很奇怪吗?我没忍住,问了一句。“不奇怪啊,这说明你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孩子,不再只是听从老师的教诲、一板一眼的考虑书本上的问题。你会思考人、会思考社会,说明你变得成熟了,这很正常。”
via SaroProck (author: https://www.saroprock.com)
久别重逢的生活碎片
前些日子,和久违的高中同学见面一起吃了个饭。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大学也毕竟毕业两年多了。据我所了解的,我那届高中同学,有很多在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就业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两年的时间又过去了,不少研究生也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
从聊天中得知,有些人在本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可持续发展。也有正在经历研究生的最后一年时光,正在焦虑论文和就业。有人会羡慕我,没有选择读研而是毕业就参加工作,如今已经工作两年,而他们选择了深造却仍然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想着大概是围城,早早成为社畜的我,也很是羡慕那校园生活。
留在小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许是一个最保守的选择,但也是一个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工作。但我并不喜欢这样。作为一个程序员,我希望每天都需要做不同以往有挑战性的事情。但也深知这是一个颠沛流离的职业,终点是一个未知。我现在很好,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去想,未来的路到底会通向哪里。
最近生活中也出了些小插曲。
同学开我车子时,磕到马路牙子了。维修花了 800,等了三天。也是长了教训,后面车子还是自己开,要不然万一出了事故不仅伤感情而且花时间也破费。
在火车站停车停了一天,回来发现被开门杀了。回到家开始翻哨兵,看了几百个视频发现了肇事者。果断报警了。后续去事故中队处理,肇事者也认了,最后赔了 500。
看完了?说点什么呢
via 静かな森 (author: Innei)
该渲染由 Shiro API 生成,可能存在排版问题,最佳体验请前往:https://innei.in/notes/186
前些日子,和久违的高中同学见面一起吃了个饭。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大学也毕竟毕业两年多了。据我所了解的,我那届高中同学,有很多在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就业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两年的时间又过去了,不少研究生也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
从聊天中得知,有些人在本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可持续发展。也有正在经历研究生的最后一年时光,正在焦虑论文和就业。有人会羡慕我,没有选择读研而是毕业就参加工作,如今已经工作两年,而他们选择了深造却仍然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想着大概是围城,早早成为社畜的我,也很是羡慕那校园生活。
留在小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许是一个最保守的选择,但也是一个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工作。但我并不喜欢这样。作为一个程序员,我希望每天都需要做不同以往有挑战性的事情。但也深知这是一个颠沛流离的职业,终点是一个未知。我现在很好,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去想,未来的路到底会通向哪里。
最近生活中也出了些小插曲。
同学开我车子时,磕到马路牙子了。维修花了 800,等了三天。也是长了教训,后面车子还是自己开,要不然万一出了事故不仅伤感情而且花时间也破费。
在火车站停车停了一天,回来发现被开门杀了。回到家开始翻哨兵,看了几百个视频发现了肇事者。果断报警了。后续去事故中队处理,肇事者也认了,最后赔了 500。
看完了?说点什么呢
via 静かな森 (author: Innei)
当孤独成为生命的影子,我们在荒诞中寻找意义
1928年,一位天才作家出生在美丽的哥伦比亚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但出生后不久,便被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天天给他倾诉往事,外祖母则给他讲了非常多的印第安神话故事,也正是这段童年经历,这位天才作家早早就体会到了孤独,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想象与魔幻的种子。1947年,他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意外尝试下开始了创作之路。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爆发,他只能转入卡塔赫纳大学攻读新闻系,不久开始了他漫长的记者生涯,也正是这段人生经历,内心的敏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打下来基础。1967......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1928年,一位天才作家出生在美丽的哥伦比亚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但出生后不久,便被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天天给他倾诉往事,外祖母则给他讲了非常多的印第安神话故事,也正是这段童年经历,这位天才作家早早就体会到了孤独,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想象与魔幻的种子。1947年,他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意外尝试下开始了创作之路。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爆发,他只能转入卡塔赫纳大学攻读新闻系,不久开始了他漫长的记者生涯,也正是这段人生经历,内心的敏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打下来基础。1967......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