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Vercel 部署一个 OpenGraph Image 服务

当前内容无法在 RSS 阅读器中正确渲染,请前往:https://innei.in/posts/tech/deploy-an-opengraph-image-service-on-vercel

via 静かな森 (author: Innei)
再读毛选:《井冈山的斗争》

其实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一个故事,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到达宁冈古城的时候,毛泽东曾风趣的对旁边战友说道,“《水浒传》里有个梁山泊,皇帝老子的千军万马也拿他们没办法,你们知道吗,这个井冈山啊也有两个绿林朋友,一个叫袁文才,一个叫王佐,反动派就是奈何不了他们,井冈山地势险要,我们可以关了东面打西面,关了南面打北面,敌人奈何不了我们,在这里,我们可以居高临下,看得清、打得准”,而彼时袁王二人虽然听说过这只队伍(其中袁文才以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们对这只工农队伍不熟悉,害怕红军......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欲买桂花同载酒

在《神雕侠侣》中,黄蓉给穆念慈生下的孩子取名杨过,而字叫做改之。而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个人,他也名“过”,字“改之”,而且同样也都是南宋时期,不过他姓刘,叫刘过。相比于杨过,刘过就没那么传奇了。他没有一身武艺,没有成为大侠,更没有感人的爱情故事。但刘过的人生却也是十分精彩。只要提到南宋的江湖词派,一定绕不过刘过其人。而近些年流行的那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便是出自他的《唐多令·芦叶满汀州》。 绍兴二十四年,刘过出生于江西一个贫寒之家,家徒壁立,无担石储。如韦应物一样,......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2024.10.10: 各种链接

这个视频将会颠覆你对英语学习的认知 博主只上传了 5 个视频,但是在 B 站有 37 万粉丝,视频质量非常高 推荐观看博主上传的所有视频。
美国生活的垃圾化
我为什么不写书 书籍的成本和机会成本可能会对作家造成伤害,包括时间、精力和心理健康的损失,以及错过其他写作和探索机会的风险
没有人愿意使用“任何软件“ 没有人会在早上醒来时想:“我想要一些软件”。 我们希望发挥创造力,表达自我,并与其他人建立联系。我们不想使用软件。 我认为这有助于我正直地设计、创造、规划和捍卫我的工作。它帮助我牢记,我无权占用用户比这个问题更多的时间。如果我让解决方案比问题更令人讨厌,他们就会选择带着问题生活,那我就成了问题的一部分。我不需要让他们喜欢我或这个产品,我只是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程序员需要有门的办公室? “我认为,当你获得风险投资时,不可能为开发人员提供私人办公室” 30 秒的中断所造成的损失远不止 30 秒–事实上,对于 “请勿打扰 “任务来说,一次短暂的中断就能让你的工作效率减半。
Docker Compose 零停机时间部署 在单个实例上用 Docker Compose 部署生产服务,非常优雅。

via Owen的博客
AI 和写作

Sam Altman 最近有一个关于 AI 和写作的访谈,让我开始思考 AI 辅助写作这个课题。

在辅助生产代码方面,Cursor 和 GitHub Copilot 已经证明了 AI 和人类在编程方面的协作非常有效。通过代码的上下文和注释,加上人类显示声明需求,AI 能很好地完成写代码任务。

我在思考在写作的时候,是否也能有一个 Copilot 辅助人类更好地写作。

大部分人不会进行深度写作,根据二八法则,80% 的人在消费 20% 的人生产的内容。这 80% 的人,偶尔进行浅度写作,例如写社交网络的动态、写用于工作中用于信息同步的文档。这类写作,我认为 AI 可以辅助的地方非常有限,用户基本不会主动为这样的场景寻找专门的写作工具或到 ChatGPT 这样的聊天窗口专门改写润色。这样的场景将来会被系统级的 AI (如 Apple Intelligent) 解决。

有的人希望写作,但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我曾经在书店看到过一本书,叫《642件可写的小事》,如标题所言,里面有 642 个开头,可以随便选一个续写。现在也有一些这样类型的 App. 这些书和 App 乍看起来很有意思,能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但用起来我发现我根本不想写,因为我对里面的话题毫无兴趣。

我认为 AI 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在 prompt 中告诉 AI 自己的爱好和关注的领域,来定制化地生成自己会感兴趣的创意写作话题。

Notion 流行后,很多笔记工具开始标榜自己是「思维的工具」(Tools for thought). 其实写作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思维的工具」。Sam Altman 在访谈中说「写作是思考的外化」(writing is externalize thinking),而且「写作是模糊想法的放大器」。应该有不少人有同样的感觉,我们每天有很多想法和灵感,我们以为我们对这些想法非常清晰,但其实如果试着把想法写下来(或说出来),才发现很多思考在头脑内部其实处于非常混沌的状态。只有通过思考的外化(交流、写作),才会发现思维的漏洞、连结零散的思维。在修补思维漏洞的过程中,混沌的想法会逐渐变得健壮 (robust). 思考和灵感就像一颗种子,它非常迷人,但在播种前,它什么也不是。写作就是播种,认知是你的土壤,它会长出你意想不到的枝叶,然后又生长出新的枝叶,这就是为什么「写作是模糊想法的放大器」。
造成在头脑中的想法非常混沌的原因,是人脑无法承受过高的「认知负荷」 (John Sweller 提出的理论) 。借助书写可以把信息扩展到外部记忆,使得人在处理复杂信息时能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很多人害怕写作,认为写作有门槛,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只要会思考,就会写作;只要能和人正常沟通,就会写作。写作只有把文字变成作品被品味被评价才是一种有门槛的艺术。我们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把写作完全视作一种文学艺术,才让人对写作感到害怕。却没有人教育我们,写作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其实可以只为自己写作,它是没有门槛的。把写作视作和自己对话,你就会发现写作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和自己对话需要遣詞造句吗?不需要。需要遵循什么文章结构吗?不需要。

把写作看作是思维的工具后,我对 AI 辅助写作有了全新的思考角度。从表面看,我们似乎需要的是辅助我写作的 Copilot, 但在本质上我们需要的是辅助思考的 Copilot.

现在很多文本编辑器都有 AI 功能:自动补全、自动总结、选中文本 Ask AI, 重写、润色等等。但我对这些功能在写作中的作用非常失望,真正在写作时,这些功能都是非常 annoying 的,而这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

这些功能,完全不能称作写作辅助,它们只不过是文本处理辅助罢了。它们对写作毫无用处,甚至有反作用。它们对思考也毫无用处,无法「放大」我的思考。

当写作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时,我不需要 AI 辅助我自动补全,甚至有些可以生成一个段落的文字。这不是写作,这是在制造垃圾。

到底什么样的形式是一个好的写作 Copilot, 我也没有答案,但我认为它一定不能是侵入式的。它应该在一旁默默地观察我写出来的想法,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告诉我它对此的观点。它有比我多得多的知识量,可以做到:

在我提出一个观点时,找出其中可能的逻辑漏洞,帮助我更完整地思考。
在我提出一个观点时,找出其在学术研究中对应的名词可以解释这个观点,甚至找出对应的科学实验、论文、现实中的案例。这在非虚构类写作中十分有帮助。我最近在读 Ali Abdaal 的 Feel good productivity 一书,里面十个观点有八个都能举出一个科学实验来论证,我基本可以单方面认为 Ali 一定是在用 GPT 来辅助他写这本书的。
找出我在写作风格中的缺点,比如过于冗长,信息密度过低,句子难以理解等等。

也就是说,写作除了和自己对话以外,增加了和 AI 对话的一层。它可以提供灵感、帮助做 research, 写作风格指导等等的帮助。

虽然我希望有这么一个写作 Copilot 出现,但我觉得很难做出一个这样的 Copilot 出来。它的难点在于,不同类型的写作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如果需要匹配不同的需求,最终还是会变成一个 Chat IM 的形态。上面提到的需求,其实直接使用对话也能解决,能进一步做的无非是在文本编辑器里加上选中文字展开对话,预设一些跟写作相关的 prompt 而已。

至于 AI 是否会扼杀写作,我不这么认为。Sam Altman 在访谈中也提到了这点:当你读到很好的作品,你会想去了解作者,这个作者经历的事情,他的思考方式,慢慢地和作者形成一个连结。这是 AI 做不到的。

via Randy's Blog
圆锥曲线魔法-2

极坐标中的圆锥曲线

via SaroProck
我是猫

猫,在作家眼里,是一个独特的生物。从古至今,不乏爱猫的文人墨客,比如陆游写过的《赠猫》、《独酌罢夜坐》等诗作,现代作家里的季羡林、夏目簌石、村上春树、马克·吐温等等都曾写过关于猫的书籍文章,或许正是猫身上有一种人类常常缺乏的自由、跳脱和毫不在意的内涵,恰好得迎合了作家们的气质,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和想象,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夏目漱石于1905年发表在《杜鹃》杂志上的小说《我是猫》。《我是猫》虽然故事很简单,但难得的是,夏目漱石在这书里却能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那就是我......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再读毛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7年3月毛泽东写完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但遭到了陈独秀的反对,仅过了1个月,蒋介石便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南京成立了军事政府,彻底与武汉国民政府决裂,形势越发恶劣。而在6月,蒋介石开始实行“全面清共”政策,导致李大钊等党员被害,而毛泽东也被列入逮捕名单之中。在白色恐怖之下,1927年8月,党内举行了重要的“八七会议”,一是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主义,二是确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方针。会后,毛泽东回到家与妻子杨开慧商量,自己要去后方搞农民运动,若不做,革命事业万不可行。......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再读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在北伐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农民运动汹涌澎拜,然而就在农运需要进一步得到支持和深入开展的时候,当时国内甚至是党内却出现了一片对农运的诘难之声,并污蔑农运是“痞子运动”、“破坏统一战线”等等,在这一片诘难声中,陈独秀就是其中代表之一。1926年11月,陈独秀在主持的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压制农运的错误决定,仅过了一个月,陈独秀又在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上公然抵制共产国际七大关于中国应开展土地革命的决议,而当时毛泽东便作为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出席了这次会议。因为陈独秀在......

READ MORE

via 太隐 (author: Ludwig Wang)
米考伯

在“怀疑”之下,任何主义都将被归于荒谬

via SaroProck
2024 年,如何不使用 create-react-app 从头为 React 项目配置 webpack

对于全新的 React 项目来说,一开始就使用 Next.jsRemixShopify HydrogenGatsby 等 React 元框架(Meta Framework)是最正确的选择,这些元框架替你解决了路由、数据加载、服务端渲染(SSR)、全静态页面导出(SSG)、边缘计算、打包器和编译器配置。然而,如果你需要迁移现有的、纯客户端渲染(Client-side Rendering)的项目到 React、或者从其他打包器(如 Vite 或 Parcel)迁移走时,即使在 2024 年,webpack 仍然不失为一种选择。

请前往 https://blog.skk.moe/post/webpack-react-without-create-react-app/ 阅读全文

via Sukka's Blo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