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日记(2):硬装

第一篇装修日记写于3月,介绍了装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9月底硬装基本结束,历时7个月。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在 Claude Code 中使用 GLM 4.6 的体验

最近我在编程上一个很大的变化是把持续月付了将近 1 年的 Cursor 换成了 Claude Code. 之前一直不用 Claude Code 原因有二:

1. Claude Code 在中国使用非常困难,我已经算是比较愿意折腾的人了,也折腾不动它。在 Cursor 中使用 Claude 模型则非常方便。
2. 我不是很喜欢完全在 CLI 中 AI 编程,因为我使用 AI 编程的方式比较像 Copilot 而不是结对编程的形式。也就是说我喜欢在像 Cursor 这样的编辑器中,精确告诉 AI 要改动什么文件,或要针对哪几行的 code 进行改写。我认为在 Claude Code 中要做到这种「指哪打哪」非常困难。

这次转变的契机在于,上个月我竟然把 $20 的 cursor pro 额度花光了(我日常使用的是 Claude Sonnet 4),只能用 Auto Mode, 这使我的生产力断崖式地下降。这时候,恰好智谱推出了「编码畅玩套餐」(并非广告,智谱看到的话可以联系我打钱),推出了兼容 Claude Code 的接口,价格还相当便宜。于是我开始再次尝试 Claude Code.

Claude Code 使用体验

最初我还是非常不习惯不在 editor 里操作 AI, 因为觉得这样很没有安全感。不过在慢慢磨合之后感觉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糟糕。

在 Claude Code 中可以使用 /ide 连接 IDE, 连接后 Claude Code 可以识别出当前 IDE 打开的文件是什么,这样能达到 Cursor 类似的效果。所以 Claude Code 也能得知我希望的是结合指定文件作为改动基准。

在 Cursor 中我还会手动 @ 不同的文件指定 AI 修改的文件,出乎我意料的是在 Claude Code 中 @ 文件的体验也相当不错,所以在体验方面,Claude Code 基本可以对齐我使用 Cursor 时的习惯。

另外一个常用的场景是我会选择具体的代码行让 AI 改动,这一点在 Cursor 做得很好。Claude Code 连接了 IDE 后也能识别到。

 不过我感觉实际 Claude Code 并没有很「在意」我选的行,它经常会失控多改些东西,我不确定这是模型还是 Claude Code 的调校问题,我认为 Cursor 在这个场景是有做专门的 prompt 调校的。

Cursor 做得非常好的其中一个体验是它的 Restore, 你可以随时在 AI 改动的点撤销改动,也可以直接 Undo all 撤销整个会话的改动。这一点 Claude Code 还是逊色不少,现在我不得不在下一次改动前 git commit 我当前的改动。

Claude Code 2.0 之后新增了 /rewind 命令,也可以基于对话历史进行回撤,但远不如 Cursor 在 GUI 上做得好。而且如果你关闭了当前的对话后,也无法再进行回撤了。

在 Claude Code 中使用 MCP 一开始让我相当困惑。当我在项目路径通过 claude mcp add 安装 MCP 后,我发现在其它项目中并没有这个 MCP, 后来我才知道,需要指定安装的 scope, 默认是项目范围,如果要安装全局跨项目的 MCP, 需要加一个 --scope user 参数:
claude mcp add --transport http hubspot --scope user https://mcp.hubspot.com/anthropic

我使用的 MCP 只有 exacontext7, 这两个 MCP 都是用于查找文档的。我在 Cursor 中从来不用,因为 Cursor 可以直接在设置中输入文档地址进行索引,对话时用 @docs 就能把文档加到上下文中。这一块我还是喜欢 Cursor 的体验,当然 context7 和 exa 也能完成任务。

Claude Code 让我比较喜欢的是 Plan Mode. 对 AI 描述要做的事情,它先给你输出一份它的行动计划,我 review 完觉得 ok 才开始做,不 ok 就进一步沟通,直到满意为止。

GLM 4.6 的体验

说实话在使用 GLM 之前,我对它的质量持怀疑态度。经过一个月深度使用后,我认为它远超了我的预期,并且个人感觉非常非常接近 Claude Sonnet 4 的水平(我用 Sonnet 4.5 还不多,所以无法对比)。

在此之前,我一直用的是 Sonnet 4, 可以说 Sonnet 4 和我磨合得已经相当好了,它就像跟了我一年的 engineer, 我对它的能力和做事风格相当地熟悉,所以能很好地彼此配合完成任务。因此在接触 GLM 4.6 的期间,我认为我是很有话语权把它们两个进行对比的。

首先是速度,GLM 4.6 在速度和质量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平均速度我认为比 sonnet 4 更快一点点,偶尔抽风会特别慢。

质量上,我认为从 bug 的数量上来看,和 sonnet 4 没有我能感知到的差别。我的代码主要以前端 TypeScript 和 Rust 为主,在生成 Rust 代码时,GLM 和 sonnet 4 基本一样一气呵成,偶尔会有错误,但把错误日志再输入给它时,就能修好。

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还是什么语言,对于这两个模型,我的经验认为,只要你能给到足够的文档作为上下文(例如使用 exa, context7), 效果都会非常好。因为生成功能性的代码主要需要的能力是按照文档进行推理,对于目前旗舰级的模型来说已经不是特别难的事。

而我认为最能体现一个模型真正的编程智能的任务是重构。因为模型 agent 需要自己对整个 codebase 进行理解、搜索、规划重构方案的流程不是照着文档抄那么简单。我特意使用了 GLM 对某个项目进行了技术栈的重构,比如在一个充满 useEffect 的 React 应用,我让它用 @tanstack/react-query 进行重构,GLM 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速度相当快,准确率很高,偶尔出错时,它自动参考 lint error 重新修改也能完成任务。

用一个比喻来总结 GLM 4.6 和 Sonnet 的对比,我认为如果说 Sonnet 是 P7 级别的工程师,那么 GLM 4.6 是 P6+ 级别的。有时候 GLM 完成的任务,你需要再提醒多那么一句,它才能达到完美。

但考虑到这是一个只需要 60 人民币一个月(首月 20)的模型,我觉得完全可以接受了。

如何配置 Claude Code 使用 GLM

顺便分享一下如果要在 Claude Code 中使用 GLM 需要怎么配置。

使用 CC Mate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我最近做的 CC Mate 这个小工具。安装好 Claude Code 后,在 CC Mate 填一下 API Key, 所有的配置都会帮你处理好,这时打开 Claude Code 就已经是在使用 GLM 了。

CC Mate 支持多个配置随意切换,所以如果你想用 Kimi 也可以创建一个 Kimi 的配置。

另外 CC Mate 还有管理全局 MCP 的功能,你可以一键把我文中提到的 context7 和 exa 安装到全局 MCP 当中。

注意:安装完 MCP 后,需要在 Claude Code 中使用 /mcp 给它们登录授权。

手动配置

首先购买「编码畅玩套餐」, 然后新建一个 API key.

然后手动修改配置文件 ~/.claude/settings.json 如下:
{
  "env": {
    "ANTHROPIC_AUTH_TOKEN": "your-api-key",
    "ANTHROPIC_BASE_URL": "https://open.bigmodel.cn/api/anthropic",
    "ANTHROPIC_DEFAULT_HAIKU_MODEL": "GLM-4.5-Air",
    "ANTHROPIC_DEFAULT_OPUS_MODEL": "GLM-4.6",
    "ANTHROPIC_DEFAULT_SONNET_MODEL": "GLM-4.6",
    "ANTHROPIC_MODEL": "GLM-4.6"
  }
}

配置后,你能正常使用 Claude Code, 但你会发现,如果你使用 Claude Code 的 VS Code 插件,你是进不去的,它强制要求你先登录 Claude 账号。所以你需要再添加一个文件 ~/.claude/config.json:
{
  "primaryApiKey": "xxx"
}

xxx 只是一个占位符,什么内容都无所谓。

这时你就可以正常使用 Claude Code 的 VS Code 插件了 (这个配置在 CC Mate 中也已经帮你做好了)。

P.S. CC Mate 的开发过程完全使用 Claude Code + GLM 4.6, 基本 80% 的代码都是 AI 编写的,我只作为架构设计以及 UI 设计。

via Randy's Blog

Invalid media: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呼兰的《草台班子》专场

昨天中秋节,到金沙湖大剧院看了呼兰的《草台班子》专场。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最近几天研究把博客从Typecho迁移到Wordpress,数据全部完成了迁移,也实现了Obsidian发布到Wordpress的Python脚本(对标此前实现的Typecho版本)。回头看,Wordpress唯一增量价值是Newsletter相关插件,但找了一圈,所有插件都是商业化的,做的过于臃肿,我不喜欢。

Wordpress效果

所以,最后决定暂不迁移,但把关键过程记录下来,以备未来可能迁移之用。Typecho已经使用6年了,也不知还能再用几年。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Invalid media: image
今天上午去姨和小舅家,每次看到小舅都让我觉得命运之无常。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2025W38:新家的猫洞

本周完成了新家硬装的验收,硬装基本完成,剩些修修补补的事。我们为有财有福留的猫洞,是全屋最个性化的部分。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2025W37:浙大森林A座

要搬工区了,周五是浙大森林A座lastday,傍晚到楼下拍照留念。这个园区环境还不错,有很多独栋小洋楼,挺适合创业公司,可惜空置率很高。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喝咖啡,遇暴雨

周三午休,到园区瑞幸喝咖啡,下起暴雨,公司就在眼前却回不去。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高三初杂记

正文
《文化苦旅》: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析,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高三开学快一个半月了,我想写点东西,也应该写点东西。作为一名真正的高三学生,压力大是正常的。只是我的心思很乱,不能完全投入,所以又责备自己,为什么这样?老师让我们定目标,我想,我又一次眼高手低了:数学 140,不过分吧?语文 120,不过分吧?英语 130,不过分吧?物化地分别 98、97、99,不过分吧?可是总分一加 684,这就太太过分了。栏目上,670+、680+ 的目标简直迷了眼,要是我们学枝真有这么厉害,早就……也难怪老师觉得可笑了吧。

两次地理一次 99、98,我觉得地理要考一百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第一次 Z20 的那份裸分考了 82,离一百竟然还差五分!真的是比登天还难的分数。七彩阳光的只有 98 分,这一两分真难赚。

周一化学限时——现在每周限时六七次是常态——是学军那边名校协作体的卷子,我只考了 95 分。说来真的很搞笑,前十道单选我能错俩,第一道工业流程我特么可以把 Fe₂(CO₃)₃ 与 AL(CO₃)₃ 这种双水解根本不存在的玩意儿写上去!?再加个愚蠢的化学方程式和一个说理,只有 95 分了。我不甘心啊!我错难题我认,可是我难题做出来了,你告诉我错这种题……

我当然也得认,必须得认,而且要特别严肃。

错得太笨,可我确实又不明白。上课不讲,同学也觉得这都是常识,我就去找老师。寻了一个下午寻不见,我就突然想到之前的一篇文章《记录一场雨》来。那时成绩尚可,又恰巧碰上通校,每晚回家就一发不可收拾。老师发现我精力不专注,把我拎到外面劝导。我那时自大、狂妄,甚至把她的忠告都抛之脑后,想要再上演一场初中的「指点江山」。现在老实了,几个星期写的错题比我四个学期加起来都多。晚上我找到她,顺便聊了会儿,也谈起了这个事情。我想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但终于是觉得太卖弄,说了句亡羊补牢。她说没事的,一切还来得及。我点点头,不知道说了什么。

我常常在后悔,我的高二到底过成了什么废物样子。但我终究不能对过去的自己做什么约束,也不能因为这个消耗现在的时间。我稍微可以理解望子成龙的心态了,我以后肯定不希望我的孩子走我的老路。我的父亲不懂学习,我稍稍明白些。可人就是,有些苦有些痛不经历过,有些弯路不去走过,就永远以为自己牛逼哄哄,可以无法无天,可以起死回生。

忙,忙点好。我可不希望考出来物化地 95、95、98,那我真吐血了。想到之前看到的一个 vlog,说高三是幸福的,我举双手赞成。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觉得我在成长,我真的从中感到幸福。至于满屏问号,随他们发去吧。

----------------------
《文化苦旅》: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一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期盼的自身健全?
我也许应该再写点,但是我也不知道我之后要到哪里去。

双休日回家,看到空间里面同学每天写的诗,试问谁不是……?

其实是没有时间写了。不过有「初」,那就还有后续。

小插曲

有一天,正在上地理课呢,地理老师忽地把手指向一班^1教室后面的八字标语:「路在脚下,未来已来」。他问,这标语是上一届高三^2的时候就在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把课本一甩,说:“难怪上一届文科班考这么差,这毫无逻辑的话嘛:路不在脚下还能在哪里?在脚上么你人都入土了已经死了呀?还‘未来已来’,未来么永远也不会来呀!不然怎么叫作未来呢?”

同学们都被这一段话逗笑了。你别说,还真那么有点道理。

via サン猫の時間漂流
飞达巷

昨天到杨公堤15号体验,跟着导航从天目山路突然拐进飞达巷,途经蚂蚁Z空间,勾起了很多回忆。

[查看全文...]

via 拾月
Back to Top